《春夜》鉴赏

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: 收藏本文

《春夜》鉴赏

作者: 张俊山

唐湜

春夜,我闲步在雨后的林荫道上,我踯躅于回忆的梦中之旅,我的脚步是轻轻的、轻轻的,只怕那桐子叶间的花瓣,轻轻儿落到我的眉上,惊醒了我亲切的梦游。

人怎么能忍受泥泞的长长道路?人怎么能忍受暗夜中可怕的孤独?我想学守信抱柱的尾生,为了爱,为了广阔的爱,将自己渺小的一身,投向那汹涌澎湃的大海!

雨季带着无比的暖和、无比的温润来了,春水的感情在阡陌间、梯田间泛滥了,山洪带着怕人的欢呼,在冲击耸立于水中的桥柱,映山红象一朵朵野火,焚烧着一片片山谷!

歌与花的春天到来了呢,果实累累夏日该不再踟蹰了,生命的欢笑是这样响亮,这样响亮,为什么我不能唱一曲高歌,驮着美丽的想象,向夜天、向无星月的夜天飞翔!

一九四五年作于建水之阳

诗人在最沉静的时候蓦然迎来一场心灵的风暴。仅仅在瞬息之间,他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脱态换骨似的变化。这就是唐湜在散文诗《春夜》里所表现的一段心路历程。

对于诗人的全部生活来说,诗篇所显示的内容是极富戏剧性的。因为诗人作为一个正常的人,其生活态度的形成和变化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那是要经过长时期的实践陶冶和痛苦的灵魂自搏才能完成的。但是《春夜》把这一切都高度凝缩了,“事件”在此失去了时间的长度。只是在诗人于寂静的春夜信步踯躅在雨后的林荫道之际,于片刻的感受中顿悟到生活的真谛,他便幡然自新了。这是一种艺术概括,是浪漫的诗意表现,尽管生活的本来情景不会如此,但却是符合主体心理真实的。

诗篇的抒情旋律由低回到激昂,逐步谱成了一曲生命的欢歌。第一段犹如乐章的序曲,通过对现实情景的描述烘托出一个恬静的、适于抒情主体“回忆”的、如梦的意境。这不是闲笔,它预示着主体心灵即将涌起轩然大波,所谓“静中寓动”之情景也。果然,第二段就是异峰突起,展示了主体心灵的不宁。那是对过往生活的反思,也是对生活进行新的选择的开始。既然自省到不能“忍受泥泞的长长道路”,也不能“忍受暗夜中可怕的孤独”,那就只有奋然前行,“为了爱,为了广阔的爱”,投身到生活的“汹涌澎湃的大海”。主体内因的变革是其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根据,一旦遇到外界环境激发,就会演化为新的行动实践。契机到来了,这便是第三段描写的现实的“春天”:

雨季带着无比的暖和、无比的温润来了,春水的感情在阡陌间、梯田间泛滥了,山洪带着怕人的欢呼,在冲击耸立于水中的桥柱,映山红象一朵朵野火,焚烧着一片片山谷!

一派生机!一派“生命的欢笑”!正是基于对外界的蓬勃春天的感应,蕴蓄于主体内心的那股生命的春水破闸而出。于是在最后一段,诗人一面欢欣地迎迓“歌与花的春天”,一面激昂地朗吟:“生命的欢笑是这样响亮,这样响亮,为什么我不能唱一曲高歌,驮着美丽的想象,向夜天、向无星月的夜天飞翔!”这无异于一声冲锋陷阵的喧呼和呐喊,那样高昂,那样锐不可挡!那么,他即将踏上什么样的生活道路,就不难想象了。

联系到《海上》一文,可以看出,年轻的诗人不仅才情葳蕤,诗思葱茏,而且赋有健康的心态。不管生活多么严酷,也不管他的人生之旅有什么竭蹶和不幸,他总能从艰窘中昂起头来,放眼于光明的未来。这样,人们从他优美的抒情中就时时看到一种乐观向上、积极进取的精神光彩喷薄而出。他的诗篇,于人心当是一种有益的滋补品!